为激发科研创新热情,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升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4月22日晚7点,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涛教授于东区A318作“高校社科资助体系与项目申报”学术讲座,讲座由院长傅忠贤主持,学院近150名师生到场聆听。

郑涛教授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对口资助体系进行了系统解构,他条分缕析地梳理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专项等各层级项目的申报渠道、资助重点与政策导向,为师生构建起立体化的科研项目认知框架。

在申报技巧专题环节,郑涛教授从评审视角切入,深度剖析项目申报的核心逻辑。他指出,一份具有竞争力的申请书需以结构化思维搭建框架:开篇应点明研究目的,锚定学术价值坐标;以科学问题为牵引,阐释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通过严谨的技术路线图,展现研究实施的可行性;依托既往研究成果,彰显团队的攻坚能力。各环节需以详实的数据支撑和严密的论证逻辑串联,形成环环相扣的学术叙事。他强调,扎实的前期成果、完备的实验条件与合理的团队配置,是叩开资助大门的必备钥匙。

针对申报过程中的共性难题,郑涛教授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针对文献检索盲区,他建议运用大数据挖掘工具,结合领域权威期刊与前沿会议,构建动态文献追踪体系;针对前期基础薄弱问题,他建议通过学术交流“走出去”对接资源,邀请专家“请进来”指导把关,实现研究积累与能力提升的双向突破。
本次讲座系统输出了前沿申报策略与实战经验,为学院社科项目申报工作注入了专业动能。讲座不仅为科研团队搭建了系统化的申报方法论框架,更通过案例拆解与难点突破,有效解决了申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学院在社科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