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面向智慧农业的川东北丘陵山区无人机装备系统研发及应用课题组赴达州市农业农村局调研。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谢述斌主持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上,谢述斌对课题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达州市智慧农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做法和相关思考。他指出,达州市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2年居四川省第一,用全省8.24%的耕地产出了全省9.1%的粮食,生猪、肉牛养殖等均居全省前列。达州市“七山一水两分田”,作为丘陵山区,农业发展也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本较高、缺乏适用性强的轻便农机等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丘陵山区农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创新农业模式和机制,以及持续完善相关农业政策等思路和对策。
黄涛指出,本次调研直奔主题,内容非常鲜活,观点很接地气,达州农业取得令人瞩目的突出成就,智慧农业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巨大,增强了学校服务区域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指出,当前农业发展需要依靠技术驱动来节本增效,必须解决新技术如何运用于丘陵山区的难题,包括农民对新型农机的用不起、用不上、没法用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进行技术研发,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技术驱动的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治理创新,找到新技术的经济实现路径,打通产学研用形成一根绳、一股力。这就需要在新农具、新农技、新农服、新农人、新农科等方面推进丘区农业的整体性创新与发展,在技术攻关、课程开发、实习实践、职业培训、政策研究等方面深化局院校的深度合作。
会上,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鲜文、相关科室负责人,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中华、副院长李涛,学校副校长陈光平、财经管理学院院长傅忠贤等,从智慧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此次调研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了校地合作的具体场景,也为学校今后的农学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